2、 車庫出入口設計不當
問題描述:
能設一個單車道出口設成雙車道出口;或能設兩個“單車道”出口設成兩個“雙車道”出入口,人為增加車庫面積。
產生原因:
對車庫設計防火規范中關于出入口的設置要求,理解不當。
解決措施:
在方案設計時,根據規范要求,設計合理的出入口數量及寬度。
國家對出入口數量及寬度的基本要求,詳下表:
3、 轉彎半徑設計不當
問題描述:
誤將國家規定的汽車的最小轉彎半徑6米,理解為是車道的最小內徑,導致車道的內徑過大,相應的增加車庫面積。
(注:汽車最小轉彎半徑是指:汽車回轉時汽車的前輪外側循圓曲線行走軌跡的半徑)
“汽車的最小轉彎半徑”與車道內徑的關系詳下圖所示。
解決措施:
根據《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》4.4.10條的計算公式,計算得出:
車庫汽車環行道的最小內徑:一般取3.9~4.2米即可。此數據要牢記。
4、 車庫排水設計失誤
問題描述:
地下車庫,以及地下水位較高的開敞式集中停車庫未考慮明溝排水;
個別項目,由室外進入室內的坡道起始點和結束端,未設排水明溝。
產生原因:
一是有的項目地下車庫底層層高未考慮250(最薄處)~350厚的濾水層的厚度,導致地下室層高不夠不能設濾水層及排水明溝。
二是,對明溝設置原則,不是很明確,從而遺漏。
解決措施:
在進行集中車庫設計時,明溝的設置應應遵循如下原則:
5、車庫坡道設計失誤
坡道設計問題主要有二:
問題一:當車道縱向坡度大于10%時,坡道的上下端未設緩坡使坡道設計不能滿足國家規范要求,導致設計變更較大。
解決措施:
在計算坡道坡度時,一定預選考慮緩坡要求。
緩坡的具體規定詳下圖所示:
問題二:個別項目,坡道設計寬度過大,人為增加車庫面積
解決措施:
應熟悉掌國家規范的相關數據要求,在方案設計時,選擇合理的坡道寬度。
各類坡道寬度具體規定詳下表:
另外,請悉知一般坡道的結構參數:
6、車庫結構“樓面、頂板與梁”設計失誤
在審圖過程中,發現設計院結構專業設計不夠精細,一些參數選取較大,梁板厚度以及梁高均較大,人為的增加成本。因此,今后為避免類同問題發生,應向設計院明確一些基本的設計要求。
6.1 車庫樓面的基本設計原則
A、基本結構參數
普通停車庫的樓面活荷載取值為4KN/㎡,板厚取值為h=110~120,在合理跨度的情況下,配筋基本采用構造配筋。框架梁高一般采用1/10~1/12足夠,次梁采用1/12~1/14的跨度。
B、面層和找坡
普通停車庫的面層和找坡應一起考慮,對于雙面停車的車庫樓面,一般采用1%上下都斜的同厚度結構找坡。面層做法最多為50,面層中需配Φ4@150x150~200x200的鋼絲網片,提高面層的耐磨性和抗開裂。
C、普通用途的地下室樓面參照其他結構做法。
6.2 地下室頂板
A、頂板厚度
頂板厚度和頂板所處的位置、頂板的覆土、跨度等有關。
B、頂板梁高
根據頂板的覆土、是否做人防而定,可大概估算:
注:為降低層高,也可考慮采用寬扁梁,但會增加一些造價。一般不采用將大部分頂板梁上翻形成“水池”,如確實要上泛,上泛高度至少≥300,并應在梁上合適位置預留Φ50的過水洞,洞底標高同板面。
C、頂板排水找坡
對于雙面停車的車庫頂面,一般采用≥2%的上下都斜的同厚度結構找坡。面層做法詳景觀設計要求